作者:Paul Auster
開始進入研究所生涯的尾聲,
剩下四分之一。總算。
Paul Auster的巨獸買了很久,
正確的時間點也早就隨著時間而褪掉了。
從買下手的那天,
一直斷斷續續地翻著,
直到二月的最近,
可能是過去沉溺於書中的靈魂再度回來了,
我只花了不到五天,
就把巨獸從頭到尾看完了。
關於個人價值。我有了不同的體會。
我不是個擅長於清楚說明的那種人,
反而我時常活在混亂和失序中,
只是隱藏掩飾地很好,
才能在這現實中茍活。
保羅的作品我只看過兩本,
納善先生和神諭之夜。
我滿喜歡前一本的,
現在也說不太上來,
可能得再重新看過一遍。
因此對於這本巨獸的期待,
其實是不小的。
不過看完之後相當沉重。
可能和剛看完1984後又看了這本也有關。
(應該去看大叔的朝日堂系列啊~)
書中主角沙克斯的一生,
其實等價於美國的自由女神精神,
在60s~80s這20年中,
美國的理想主義之式微,
其起起伏伏和沙克斯的人生波動是正比的。
因為故事性之強烈,
每個轉折點總讓我驚異不已,
很孤寂、很像走在懸崖邊一般。
沙克斯本身是有一種所謂的理想的典範,
但是他卻無法適當地處理當那典範和實際的自己衝突時所帶來的一切,
什麼是對的價值,什麼是錯的價值,
因為沙克斯總是希望著自己的人生是永遠不會脫離那正確的軌道,
因此當他的生活,
不管是個人、婚姻甚或是社會價值在他的生命中出現了一點點歪斜,
他都會極端地想要將那歪斜轉回正軌,
包括他和陽台上和瑪麗雅似有若無的調情,
包括他使得無辜的麥馬丁小子因此而意外被殺害,
包括他為了正義而自己裁決掉狄馬喬的生命,
包括他為了贖罪而遠赴加州補償狄馬喬的遺孀,
太多的道德理想壓在沙克斯身上,
價值對他而言太沉重、太遠大,
最後甚至要了他的性命。
看完後想著所謂的美國價值,
當然我不太能理解所謂真正的美國社會價值和理想主義,
一來是時空的變遷,二來是地域的阻隔,
不過回頭想想自己到現在,
有沒有真正為自己想要捍衛的價值去奮鬥,
似乎也沒有,
而只是汲汲營營地活了下來。
我不敢說要像書中的沙克斯一般,
把自己的價值層次提高到伸張理想,
但就僅僅自己從高中最想做的事情,
想活出的自己都沒有辦法達到了,
還遑論什麼呢?
也或許,我只是還未實踐我的價值。
不過我最要的未來,
就是像沙克斯一般用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等同的價值,
不需要靠外在標準去定義。
可能。我血液中也大部分都留著和沙克斯一般,
那既屈伏卻又掙扎的不動因子吧!?
回到書本身,
就文字上的流暢度來說,
Paul Auster真是沒話說,
沒有多餘的情節鋪陳,
每字每句,前前後後都是一環連著一環,
故事性之強烈有點超過我想像,
看著的同時其實有點喘不過氣來,
但是因為很強烈地吸引著我繼續看下去,
因此讀著的同時,
很奇妙地被吸引力和壓迫感同時拉扯著,
真的是一本讓我看了很過癮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